前沿拓展:大学化妆品排行榜
标明某某大学出品的化妆品,会让你更想买吗?
近段时间,在某电商平台出现了以“中山大学”为名的化妆品,在商品详情页出现“中山大学医药中心研发联合中山大学出品。”相关描述。
但一些寻访记者询问并要求出示相关证明材料时,店内客服人员却一直没有提供相关的证明,后续联系中山大学获得的回复也不出意料:“关于电商平台售卖标称为‘中山大学’化妆品一事,并没有听说过。”
过往查到虚假宣称“中山大学化妆品”的两家企业,分别被药监局处以罚款106260元及罚款88989.6元,没收违法生产产品的处罚。然事实可见,这股违规之风并未刹住,截止至今,在知名电商平台上仍然能搜索到不少中山大学相关化妆品。
同样在在今年9月某地举办的美博会上,五花八门的品牌宣称让人应接不暇:瑞士Dxx实验室、广东省中医产学研、华南理工大学xx调控中心研制、暨南大学联合实验室、广东暨大基因xx中心技术支持.......即使进入会场的80%都是化妆品行业的业内人士,也难以区分这些品牌宣称的真伪。
虚假宣称挤压现有化妆品市场,拥有真正授权的厂家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品牌方辨识不能,消费者更为被动。雪上加霜的是,虚假套用高校名谓的产品有问题的不止这一处,查询商品详情页提供的备案号,就能发现对应归属的是一款与展示商品毫无关系的另一品牌产品。
众所周知,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组织。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相关大学作为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大学、学院是具有特定功能和作用的法人组织,应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的标准、程序审批设立,其名称经批准方可使用。未经相关医院或高校授权在化妆品包装上标注医院/高校名称(简称)字样,同时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广告法》两项法律规定。
即使被罚还是一犯再犯,说穿了就是违法成本相较利益依然偏低,今年化妆品行业经过多轮整治,新风渐起,但距离影响全局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日新希望能在完善的法规之下孵化出更多品牌出口海外,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