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辱华化妆品排行榜
亚太日报综合 张诗雨
2月15日,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在微博发布新彩妆产品宣传,展示产品的是中国模特李静雯。与其他品牌的广告大片不同的是,照片中的李静雯显得过于“真实”:满脸雀斑,皮肤也稍显黯淡。

一些网友们迅速注意到了这点,认为这则广告在刻意丑化亚洲女性,并“涉嫌辱华”。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模特毫无PS的样子比较真实,没什么不好,“辱华”只是一些人过于“玻璃心”。

面对“涉嫌辱华”的指责,ZARA做出回应称,完全没有辱华的意思,李静雯的这张照片完全没有PS过,在真实的环境下拍摄,而李静雯是ZARA西班牙总部选择的模特,中西方的审美不同。而且ZARA是面向,并非只面向中国,所以没有刻意丑化亚洲女性。

这次ZARA事件的大风向与前几次“辱华”事件不同,大部分网友对于ZARA的回应表示认同,认为“雀斑=丑化”的确是“玻璃心”的表现,网友们还对国人沉醉于美颜滤镜的普遍现状表达了感叹。甚至有人觉得,国人的审美已经病态。“杜嘉班纳辱华事件”中一致对外的网友大军,这一次显现出了一种“自省”的趋势:“过分在意他人的说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搬出了iPhone XR的模特,照片中的国外模特同样也是满脸雀斑,有不少人认为这往往凸显了真实和高级感。另外,从ZARA在其它的宣传片来看,确实大多数的写真、平面都比较真实。多就是充分运用摄影的光影,很少会去做刻意地PS或者美颜。

不过,之所以有网友认为该广告有辱华嫌疑,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去年,ZARA网站(zara.cn)“JION LIFE”栏目下的“收取衣服”选项介绍中,将台湾称为“”。事件发酵当晚,ZARA在其官网左下角表示,ZARA网站错误地将台湾称为“”,对此表示诚挚的歉意。虽然ZARA有“前科”可寻,但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敏感,反而显得缺乏自信。
这一次的ZARA风波,有来自中西方审美差异的影响,也少不了“辱华”概念被滥用的嫌疑。过于在意外国人的眼光,表现出过于敏感的姿态,反而显得我们中国人不够自信,大家觉得呢?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