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猫品牌榜 > 化妆 > >秀山好点的化妆培训机构排行榜(秀山化妆品店)

秀山好点的化妆培训机构排行榜(秀山化妆品店)

佚名 2023-01-18 06:50:37 浏览量:66

前沿拓展:秀山好点的化妆培训机构排行榜


人类与自然相处,并非每时每刻都是气定神闲的主人,在微小的昆虫面前,有时也会遭遇生命威胁。近日,毒蜂袭击人伤亡事件相继发生,玉林兴业县有8名村民被蜂蜇致3人死亡5人受伤。业内人士表示,人被蜂蜇致死多数原因是遭到群蜂的袭击,若发现马蜂踪迹,建议市民迂回躲避,并求助专业人员,防止意外发生。

小区楼顶:硕大马蜂窝盘踞

“有点难搞。”11月26日,在南宁市青秀区大观天下小区,养蜂专家杨龙军抬头仰望32楼楼顶处的一蜂巢,感觉遇到了难题。

  ▲虎头蜂的巢就筑在窗户的死角处。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

从窗户往外看,这个蜂巢悬挂在窗帘的顶上。业主蒋女士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大概3个月前,打开窗帘擦玻璃的时候才发现这个硕大的蜂巢。

蜂巢呈椭圆形,周长大约60多厘米。杨龙军说:“这是虎头蜂,属于胡蜂,蜂巢里大概可以容纳300只蜂。”

“我妈被蜇过两次了。”该楼层的另一名业主罗先生反映,他母亲在阳台活动的时候就不幸“中招”。周围的业主也希望能早日摆脱这个蜂巢的威胁。

  ▲从顶楼往下看,蜂巢的位置很险峻。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请杨龙军到场勘察,发现这些虎头蜂很聪明,它们把巢筑在封闭窗的上方,旁边的窗户一打开,刚好就挡住了蜂巢,根本没办法从室内摘掉。杨龙军决定从楼顶入手,但从楼顶阳台往下看,蜂巢的位置也十分险峻。

考虑到高空作业风险较大,杨龙军当天没有直接摘掉这个蜂巢。目前,蒋女士已拨打119消防报警电话,期待消防部门携带更专业的设备来处理。

巨大蜂巢:可能已被蜂群遗弃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在广西范围内活动的毒蜂多为马蜂和胡蜂,8月-10月是它们的活动频繁期。胡蜂科通常指所有蜂科的昆虫,主要分为两类:胡蜂亚科和马蜂亚科,属于捕食性蜂类。攻击人类的胡蜂主要指的是胡蜂亚科的昆虫,中国记载200种胡蜂,在广西本地常见的有15种。

“如何区别马蜂和胡蜂?”长期研究胡蜂的专家广西林科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副所长蒋学建介绍,马蜂的窝没有外壳,,可以直接看到蜂蛹,蜂群小,一般筑巢于树上和屋檐下;而胡蜂窝通常有一层壳,不能直观看到蜂窝内部,可筑巢于树上、灌木丛、屋檐、树洞、泥洞中,蜂巢大,4斤至400斤不等。

“毒蜂大约在4月筑巢,8月份蜂巢能长到20厘米以上,工蜂200只。”胡蜂开始筑巢时,人们一般难以察觉,等到蜂巢越来越大的时候,才会引起注意。

据了解,胡蜂有众多种类,有的巢会筑在树上、墙壁上,还有些会筑在灌木丛或地上。比如,胡蜂中的地龙蜂就喜欢将巢筑在地上,它们的个头比较大,蜂毒携带更多。

蒋学建介绍说,每年8月起,广西专业抓野蜂的人会开始抓蜂,所以从这个时候起,胡蜂和马蜂的数量会减少一些。到冷空气来临时,工蜂会渐渐死掉,蜂王会找一些树洞进行越冬。蒋女士窗外的蜂巢,近看不到虎头蜂出入。“这个蜂巢可能已经被蜂王遗弃了。”蒋学建说,弃巢到明年3月份时已发霉,不会再被蜂群所利用,所以不必再理会是否摘除。

毒蜂群袭:受到攻击后会发起

“民间对毒蜂都俗称‘黄蜂’,实际学术上并没有黄蜂的说法,本地常见的‘黄蜂’多为马蜂和胡蜂,一只胡蜂的毒量是大约是一只蜜蜂的40倍。”蒋学建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每一种蜂都有毒性,关键在于其储藏的毒量。

被毒蜂蜇后,不一定非伤即死,还是要看人体个体对毒素反应的敏感程度。蒋学建表示,蜂蜇致人伤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蜂群袭击,二是被蜇的人属于蜂毒过敏体质,“有的人是过敏体质,被一只蜂蜇也可能出现严重反应,而有的人被十几二十只蜂蜇才有问题”。

被马蜂和胡蜂蜇后到底有多痛?南宁市养蜂协会秘书长杨建军说,阵痛式疼痛,级别达到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马蜂和胡蜂蜇人是扑面而来的,容易蜇到敏感部位,比如指甲缝、脖子、眼皮和头皮。”杨建军介绍,这些人体部位神经血管比较密集,容易造成伤害。

据了解,马蜂和胡蜂的螫针携带毒液多,一旦有人被蜇伤超过5处,就会出现全身多器官损害,其中包括严重的凝血反应、心肌损伤、肝肾损伤,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成人呼吸综合征、"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即凝血功能失常),甚至休克死亡。

很多人遇到马蜂后,第一反应是将其打死。蒋学建表示,马蜂会在临死前释放一种独有的气味,这是蜂群中的报警信息素,在接收到同伴传来的信号后,同窝马蜂就会飞奔来支援。“你不惹它,它不会犯你,除非你主动攻击它。” 马蜂和胡蜂都是攻击性和报复性强的昆虫,大多情况下是被攻击了才会蜇人。

被蜇伤后:有的方法是送医

肥皂水、涂药物、拔毒刺,常被认为是调节蜇伤的土办法,事实真的如此吗?

蒋学建表示,肥皂水清洗蜇伤主要依据是酸碱中和反应,虽然一般蜜蜂的蜂毒为酸性,肥皂水为碱性,理论上可以起到中和反应。但是胡蜂和马蜂的蜂毒是碱性的,如果用肥皂水擦拭,反会加剧毒性的发作。

此外,拔毒刺的方法也要根据情况而定。普通蜜蜂的毒刺会有倒钩,毒刺一般都留在伤者体内;但马蜂的毒刺没有倒钩,一般在伤口处找不到毒刺。拔毒刺一说只对蜜蜂蜇伤适用,对于马蜂蜇伤基本无用。

“无论被什么蜂蜇,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处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宁宗接受采访时,几次反复强调上述话语。

宁宗介绍,人被蜂蜇后,一般分为三种表现:一是存在痛感;二是严重过敏反映,如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休克等;三是多个器官严重损害,如肾脏等部位出现问题,“第一种表现在乡镇卫生院都可以调节,但后面两种情况就要转送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否则重则可危及生命”。

宁宗的上述看法,除了有科学依据外,还有一则让人痛心的现实案例。有几个小孩去摘龙眼过程中被蜂蜇,一个年纪较小的孩子跑得较慢,身上被蜇得多,回到家后又没有被父母重视,认为“忍忍就过去”。结果,孩子在两个小时后病情加重,送医抢救也无法挽救。

在野外被蜂蜇伤后,要如何应急处理?蒋学建建议,在野外可以带上一盒抗过敏药物,如息斯敏等。“被蜂蜇后,第一时间服用抗敏药物,可以降低对蜂毒的过敏。”或者,用皮炎平或芦荟搽被蜂蜇处,可以暂时消肿止痛。

“离开现场环境,并尽快到医院接受调节。”宁宗坦言,在野外被蜂袭击属于突发事件,难以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进行现场自我处理,只有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调节,才能避免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遇毒蜂时逃跑有技巧

如果与毒蜂相遇时不小心攻击了它怎么办?到底是跑还是蹲下?

蒋学建认为,得看场合。他说,蜂群对运动中的物体十分敏感,对静止的东西反而视力变弱。但是,人遇到毒蜂时,第一反应肯定会选择远离现场。

“如果要跑,就要朝着逆风的方向跑,而且好一边跑一边用衣服套住头部。”他介绍,蜂类飞行主要靠空气,逆风它飞起来就比较困难,速度就自然变慢了。

“在空旷的地方,你就逃不过。” 蒋学建建议,蜂群飞行的速度很快,人们逃跑时好选择树林里跑,它们飞行时容易撞树,就会越飞越少。

@广西人,防蜂避蜇“指南”来了,快快收好!

南方有句老话“七蜂八蛇”,说的是农历七月之后的秋季,是蜂患的高发期。“蜂拥而至”的危险,不容小觑,大家要学会预防和救治。消防救援人员给公众预防蜂患支招。

摸透蜂群,学会躲避

案例:今年11月15日下午3时许,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塘肚村9名群众在葬坟下山途中,不小心碰到了毒蜂筑窝的树木,引发了群蜂的围攻。其中一人来不及逃离,被数百毒蜂覆身围困,当场瘫倒,等消防人员到场才被抬离现场。事故终造成三人死亡,一人重伤,四人轻伤。

提醒:野外蜂群凶猛莫测。消防救援人员提醒,人迹罕至的草径、草丛、山岩、树枝,有可能是毒蜂筑巢之所,要注意避开。发现蜂类从身边飞过时,好站立不动、保持镇静,观察它的飞向,让它自行飞走,如果手赶、拍打,极有可能引来群蜂的攻击。必要时尽快拨打119电话报警,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另外,蜂群对鲜艳的、深颜色的东西比较敏感,遇到异常的气味也容易亢奋。因此,在野外,好穿布料光滑、颜色较浅的长衣长裤,皮肤不要外露,尽量不要化妆、喷洒香水等,以招来毒蜂的骚扰。

2019年初至今,南宁消防共处置蜂患1352起,当中不乏发生在居民区。南宁的消防队员表示,根据经验,蜂群也喜欢在房檐下、阳台上或雨棚下筑巢,在这些地方喷一些杀虫剂,还是可以避免蜂群踩点筑巢的。

非专业人员,勿擅自掏蜂窝

案例:今年8月22日上午,在南宁市西乡塘区,一男子着防蜂服爬到高压电塔欲摘蜂窝,在攀爬过程中不慎被电击,被困在约30米高的地方,身体悬挂在空中摇摇欲坠。经过消防人员近30分钟的救援,成功将男子转移到地面。男子虽然意识清醒,但手臂和腿部已被电伤。去年9月,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秀山村陇灯坡一座山上,几名村民一起上山掏蜂窝,被毒蜂蜇伤并困在山顶,其中一名村民被蜇晕。

提醒:消防部门表示,处置蜂巢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知识,普通人不要轻易尝试。蜂类一般夜晚归巢,消防人员往往在天黑后来个“一锅端”,专业设备要准备防蜂服、皮手套、带、消防升降台、杀虫剂、火把等等。此外,蜂群还喜欢在高塔、通信基站、高压电杆上筑巢,擅自攀爬这些公共设备,不但面临更大的生命危险,还有可能给公共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拓展知识:秀山好点的化妆培训机构排行榜

相关文章

医院医生 价格咨询 3 评估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