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医药牙膏品牌排行榜
第一的压力。
文|春晓
昨晚,云南白药集团发布新的2019年财报。财报显示集团旗下主营口腔清洁用品生产和销售的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有限公司营收达46.69亿元,同比增长了5.94%,牙膏继续位列中国牙膏市场第一。
但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药扣非净利润创10年来大跌幅。此外,该子公司增收不增利,且高毛利的日化、药品产品销售收窄。
▍截自云南白药2019财报
稳居中国牙膏市场 寻新增长点
据财报显示,云南白药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96.65亿元,同比增长9.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84亿元,增长19.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为22.89亿元,同比下跌20.8%。
在各个业务板块中,除药品事业部和其他业务下滑外,健康产品事业部、中药资源事业部等4大业务的营收均创下不同幅度增长。其中日化为主的健康产品事业部营收为46.79亿元,同比增长4.57%。从2019年5月,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达到20.1%,跃居国内牙膏市占率第一位后,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
▍数据来自云南白药历年财报(其中2017年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不过,从近几年的财报来看,其健康产品事业部开始步入增长萎缩期,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有限公司也是增收不增利,去年的净利润小幅下滑6.3%。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牙膏市场将以7%-9%的增速发展。牙膏行业增长渐缓,单纯牙膏市场容量有限。另据CBNData报告显示,口腔护理正呈现口味多元化、功细分化、护理精细化的需求。因此,当牙膏市场很难再有新的突破时,生产制造升级,产品、品类创新成为云南白药突破瓶颈的关键抓手。
一方面,云南白药年产能5亿支的牙膏智慧工厂于2019年投入使用,牙膏生产开启工业4.0时代;另一方面,通过活性肽修复小蓝管牙膏新品和IP合作等追赶新消费、新国潮。不过,在云南白药牙膏天猫旗舰店内,经典口味牙膏(如留兰香护龈、薄荷清爽型)仍是其拳头产品,儿童牙膏和去年推出的活性肽修复小蓝管牙膏相对而言表现平平。
此外,随着漱口水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云南白药也将入局,拓展以漱口水为代表的口腔护理产品。
护肤线前景难料
而在牙膏之外,随着养元青、采之汲等品牌逐渐为大众所知,云南白药也有意将洗护、护肤打造成健康产品板块中业绩增长的一大亮点。据了解,2019年,云南白药洗护产品完成了“洗护养”理念的产品线布局;采之汲面膜先后获得日本、美国和欧盟的相关认证,具备进入欧盟市场的相应条件;同时云南白药集团以7.3亿港元重金砸向万隆控股,入局工业大麻护肤领域。
不难看出,护肤尤其是大麻护肤品将是云南白药健康产品业务的一大重要突破口。然而,与面膜产品相比,采之汲的肌肤清洁、护肤品套装的线上销售十分低迷。
▍截自采之汲天猫旗舰店(3月27日12时截图)
而大麻护肤,无论是在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供应链、消费者教育上,都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牙膏领域拔得头筹的云南白药,要想凭借采之汲、大麻护肤引领护肤市场,显然并非易事。
除此之外,摆在云南白药面前的难题,远不止这些。
扣非净利润创10年来大跌幅
尽管云南白药集团去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增长,但更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0.8%。青眼梳理云南白药过去10年的财报数据发现,2016年之前,是云南白药业绩的高光时刻,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扣非净利润,基本每年都保持双位数增长,2016年后,业绩开始分化。特别是2018年和2019年,扣非净利润出现下滑。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药对2017年和2018年业绩进行了小幅调整,以调整前的数据来看,2019年是其10年来扣非净利润出现下滑。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云南白药的扣非净利润遭遇10年大跌幅与过往的高毛利产品收入减少、存货增加等不无关系。
总体来看,云南白药集团的营收由工业销售收入和商业销售收入两大部分构成,工业销售以药品、日化为主,去年营收110.24亿元,占总营收的37%。营收比上年仅增长1.86%,营业成本同比却增加了9.65%。
不仅如此,工业销售收入是云南白药集团的毛利担当,但近年来也开始接近天花板。2015年工业销售收入毛利率为60.83%,2019年时毛利率与当年基本持平为60.98%。商业销售收入的毛利率较低,都在10%以下。
另外,云南白药过去5年的存货金额也大规模增加,由2015年的56.2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7.47亿元,呈翻倍增长。
高毛利的工业销售收入减少、存货规模不断扩大,都对云南白药的经营利润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如此看来,无论是日化还是医药等领域,继续有控制成本,提升云南白药品牌的广度、深度将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