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懒猫品牌榜 > 资讯 > >进口铜板 品牌排行榜

进口铜板 品牌排行榜

佚名 2023-01-05 17:14:55 浏览量:70

前沿拓展:进口铜板 品牌排行榜

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维旺(精选)

覆铜板生产厂家排名_覆铜板概念股一览
覆铜板概念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覆铜板?覆更铜板-----又名基材。将补强材料浸以树脂,一面或两面覆以铜箔来自,经热压而成的一种板状材料,称为覆铜箔层压板。它是做PCB的基本材料,常叫基材。当它用于多层板生产时,也叫芯板(CORE)。
覆铜板(CopperCladLaminate,全称覆铜板层压板,英文简称CCL),是由木浆纸或玻纤布等作增强材料,浸以树脂,单面或双面覆以铜箔,经热压而成的一种产品。
覆铜板是电子工业的使宣帝复岁江基础材料,主要用于加工制造印制电路板(PCB),广泛用在电视机、收音机、电脑、计算机、移动通讯等电子产品。
覆铜板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是一部与电子信息工业,特别是与PCB业同步发展、不可分割含仅把乐的技术发展史。覆铜板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器年们低境儿细笑始覆铜板用树脂、增强材料以及基板的制造,有了可喜的进展,如:
1909年,美国巴克兰博士(Bakeland)对酚醛树脂的开发和应用。
1934年,德国斯契莱克演准概直谈证(Schlack)由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合成了环氧树脂。
1938年,美国欧文斯。康宁玻纤公司开始生产玻璃纤维。
1939年,美国Anaconda公司了用电解法制作铜箔技术。
以上划技术的开发,都为覆铜板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此后,随着集成电路的发明与应用,电子产品的小型化、高性能化,推动了覆铜板技术和生产进一步发展。传统覆铜板稳扎稳打,高频板崛起在望中国大陆覆铜板工业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投资要点

新材料为主、新能源为辅:公司新材料业务主要为高性能、高精度有色合金材料和精密细丝,目前已实现化布局,具体产品产能包括铜合金线材2万吨、铜合金棒材8万吨、铜合金板带2万吨及精密细丝2.36万吨,终销售地区包括国内及欧洲和美国市场;国际新能源业务主要产品包含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组件及光伏电站,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洲。

毛利率稳步提升,净利率增长缓慢:2019年铜合金棒线板带贡献60%收入和56%毛利,铜合金吨毛利从2016年3300元连续提升至2019年5649元;精密细丝毛利率高,以15.8%收入占比贡献21.5%毛利,2019年毛利率22%;光伏产品收入在2016-2018年占总营收25%-26%,2019年毛利率14.7%。由于高端板带产能投产及收购精密细丝资产,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但净利率增幅略低于毛利率,一是源于上市后公司加大研发支出导致管理费用连续提升;二是2016年进军新能源业务后,开拓国内外市场导致销售费用相应提升。

铜合金板带:属于铜材中的中高端品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通讯、仪器仪表、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当前随着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普通铜合金带材需求逐步下降,而高精度、高性能专用铜及特殊铜合金带材需求随着5G的迅速发展而爆发。公司多数特殊合金产品牌号集中在中高端,其中PW49700、C7025、C18150均属于国内系列。2019年以PW49700为代表的5G散热材料的销售量达到 498 吨;数据存储专用材料PW33520累计销量达到234吨;Type-C接口、电源连接器用高强高导材料的销量达到1060吨,同比上升86.9%;引线框架材料总销量达到总产能 40%左右。

精密细丝:精密细丝下游应用于模具制造、汽车工业、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电子通讯、高端化工、航空航天等,其中精密切割丝发展相对成熟,下游高端需求空间广阔,只要存在合格供给即可消化;精密电子线和焊丝高端需求和供给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内高端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公司现有精密切割丝1.76万吨、精密电子丝0.34万吨及焊丝0.26万吨,后续新增产能有2800吨高端镀层切割丝项目和6700吨新型铝焊丝新建项目。在收购博德高科后,公司新材料业务在技术、研发、市场等方面形成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光伏产业:公司新能源业务的生产模式是在国内采购硅片等原料,在越南加工成电池及组件并销售至美国和欧洲,光伏业务主要集中在盈利偏低的中游,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光伏产品的转换率始终处于技术的第一梯队,电池率突破22.3%;二是越南税收成本较低。年初以来疫情短期对海外需求造成一定扰动,但目前来看,海外交付和订单仅小幅递延,未出现变化,需求存在递延并非取消,预计2020-2022年光伏需求分别为130GW、167GW和184GW,同比增8.6%、28.1%及10.2%。

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铜合金材料中高性能、高精度特殊铜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着铜合金板带投产达产及收购博德高科股权,高端品种盈利加速释放并顺利实现布局,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方面形成不可复制的竞争力;此外,光伏产品的转换率始终处于技术的第一梯队,对公司现金流形成支撑。考虑到后续仍有高端板带及精密细丝产能陆续投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69亿元、7.18亿元及8.55亿元,增速分别为29.4%、26.1%及19.1%,对应EPS分别为0.83元、1.05元及1.25元,对应2020-2022年PE分别为18X/14X/12X,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风险;新增产能不及预期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特殊合金材料引领者

新材料为主、新能源为辅

两次购买资产:博威合金在2011年上市之初专业从事有色金属合金棒、线材料的生产、销售;2016年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宁波康奈特股权,新增光伏组件业务,收购资产主营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片、组件;2019年通过同样的方式购买博德高科股权,收购标的主要从事精密细丝(精密切割线、精密电子线和焊丝)生产与销售。通过两次资产收购,公司确定“新材料为主+新能源为辅”的发展战略,即合金材料和光伏组件两大领域布局。

产品产能:公司新材料业务主要为高性能、高精度有色合金材料和精密细丝,具体产品产能为铜合金线材2万吨、铜合金棒材8万吨、铜合金板带2万吨及精密细丝2.36万吨,主要应用于5G通讯、半导体芯片、智能终端机装备、汽车电子、高铁、医疗器械、精密模具、航空航天等行业,终销售地区包括国内及欧洲和美国市场。国际新能源业务主要围绕太阳能电池片、组件,主要产品包含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组件及光伏电站,2019年光伏组件产量688MW,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洲。

毛利率稳步提升,研发费用维持高位

新材料、新能源业务齐头并进:公司营收和利润主要由铜合金产品和光伏产品两部分贡献,在2019年3月收购精密细丝业务前,铜合金是公司主要业务,2016-2018年稳定占营收73%-74%,2019年贡献60%收入和56%毛利,随着上市后铜合金板带逐步投产达产,高端品种迅速提升盈利能力,铜合金吨毛利从2016年3300元连续提升至2019年5649元,毛利率则同期提升3.45PCT至14.75%;精密细丝是目前公司所有产品中毛利率高的品种,2019年毛利率高达22%,以15.8%的收入占比贡献21.5%的毛利。此外,光伏产品收入在2016-2018年占总营收25%-26%,毛利率在2018年受“201法案”同比下滑4个百分点至13.2%,2019年小幅回升至14.7%。整体而言,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一是传统产品实现优化升级,二是新收购资产对公司盈利有新增贡献。

净利率增幅略低于毛利率:博威合金于2011年上市,上市后毛利率基本处于稳步上升态势,但2015年之前净利率均表现不佳,主要源于上市之初公司加大研发支出导致管理费用连续提升压缩净利润,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在2014年高达到3.38%。2016年收购康奈特股权进军新能源业务后,净利率同比大幅提升2.39PCT至5.02%,在研发持续投入基础上,后续光伏组件销量增加及开拓国内外市场需要,销售费用相应提升,因此公司净利率增速略低于毛利率增速,但研发投入的持续投入是传统铜合金业务实现吨毛利大幅提升的重要因素。

铜合金材料:关注下游高端应用场景

铜产业链中间环节

铜合金材料属于铜产业链中间环节,是以铜为主要合金元素,加入其他辅助元素融合而成,使铜的功能和加工性能得以进一步提升。铜合金材料根据性能及技术含量可分为普通铜合金材料和特殊铜合金材料,其中普通铜合金材料主要应用在工艺品、建筑、电线、水路阀门、低成本电器等认证门槛较低的行业,特殊铜合金可兼顾高导电、高弹性等多种性能,主要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轨交、智能终端设备、5G通信基站等认证门槛较高、认证过程复杂且周期较长的领域。我国铜合金材料下游消费主要集中于电力、空调制冷、交通运输、建筑和电子等行业。

目前我国铜合金材料已形成线材、管材、板带材、棒材和箔材等为主要细分产品的产业格局,2019年中国铜加工材综合产量为1816万吨,其中铜管283万吨,铜带187万吨,铜排板171万吨,铜棒247万吨,铜箔44万吨,铜线816万吨,其它68万吨。

铜合金棒线:偏向传统领域

铜合金棒材:从生产工艺及技术角度可分为普通铜合金棒、精密铜合金棒和高性能铜合金棒,其中普通铜合金棒材多用于五金、家电,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且毛利率一般;精密铜合金棒主要是指在单根棒材甚至一批棒材之间,化学成份、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均匀、尺寸精度高、棒形优良、适宜在高速数控车床进行深加工的合金棒;高性能铜合金棒则是指具有高强度、高导电率、高耐磨、环保、节能等特殊性能的合金棒。精密铜合金棒和高性能铜合金棒主要用于智能家电、交通运输、5G通讯及电子终端设备等行业。公司在上市之初,主要产品即为高强高导铜合金棒材和精密铜合金棒材,产品定位中高端,代表品种为铜铬锆棒材,毛利率显著高于普通铅黄铜棒材。

铜合金线材:铜合金线材可分为纯铜线和铜合金线两大类,纯铜线作为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通信电缆、光缆和绕组线等领域。铜合金线是以铜为基体加入多种其他金属元素熔合成合金线坯,通过拉拔、热处理等复杂工艺得到的成圈或盘的实心线产品,按功能可分为普通铜合金线和特殊铜合金线,特殊铜合金线包括青铜线、白铜线、银铜线、专用合金线等,以及普通黄铜线和铅黄铜线中的高附加值产品。铜合金线材主要应用于电气化铁路用接触线、智能终端设备、引线框架等众多领域,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国产替代需求提升,高附加值的特殊铜合金线材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铜合金板带:加速向高端应用发展

加速向高端应用发展:铜合金板带属于铜材中的中高端品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通讯、仪器仪表、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铜板带材消费量占铜材总消费量19%-20%。当前随着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国内普通铜合金带材的需求量逐步下降,而高精度、高性能专用铜及特殊铜合金带材的需求量随着中国工业产品档次的提升而迅速增长。特殊合金带材是当前所有铜合金材料产品中生产难度较大、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公司的特殊合金带材产品可加工成连接器、引线框架、屏蔽罩等,对应消费量较大的终端行业主要有5G通讯、半导体芯片、智能终端及装备、汽车电子、高铁、航空航天等行业。

低端过剩高端紧缺:我国铜板带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但生产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全国300余家铜板带企业中产能超过1万吨的仅占10%,CR8约25%,且我国铜板带产品面临品种少、精度低、均匀性差等不足,整体低档生产能力过剩,而高端产品仍大量依赖进口。虽然国内部分大型铜板带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已达到先进水平,但在新型合金优化等高端核心技术方面仍相对落后。

下游高端应用展望:

连接器:铜合金特殊带材是连接器的主要原材料,连接器通过连接两个有源器的器件来传输电流或信号,在汽车、通信、计算机三个行业的应用占比50%-60%。我国连接器行业起步较晚,但已成为大的连接器市场,2010-2019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由108.33亿美金提升至22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8.57%,高过全世界当期4.8%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连接器发展正处于生产到创造的过渡时期,对高端连接器,特别是通信、消费电子和汽车等领域需求广阔,高端产品的替代空间较大。

引线框架:引线框架属于半导体/微电子封装专用材料,即将生产出来的芯片封装起来,为芯片正常工作提供能量及散热和保护功能,而高传导、抗高温软化系列铜合金材料是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主要原材料。当前电子信息产品向轻薄化、高速化及智能化发展,对应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方向发展,引线框架则在保持强度和导电性的同时厚度需至少减半,高端铜合金材料市场前景更为广阔。根据公司公告,2015年至2017年我国芯片产业所用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产值分别为114.4亿元、127.2亿元、137.6亿元,预计2018至2020年芯片用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市场将呈现年复合约8%的速率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2.6亿元。

受益于5G迅速发展:5G除满足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和超高移动性需求外,还将渗透到物联网领域,与工业设施、交通物流、医疗仪器等深度结合,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对5G产业链带来一系列需求,也对相关新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上述连接器小型化、引线框架厚度减半外,均温板及屏蔽材料等需求也存在空间,高端需求一直存在,而供给持续处于短缺状态,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精密细丝:空间广阔的精密制造加工材料

精密细丝下游应用广泛:精密细丝作为一种工业加工材料,产品种类众多,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模具制造、汽车工业、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电子通讯、高端化工、航空航天等。当前工业制造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密细丝的技术进步与精密制造的发展相辅相成。博德高科精密细丝产品包括精密切割丝、精密电子线和焊丝三大类。

精密切割丝:线切割加工是一种利用电能和热能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用移动的金属细丝作为工具电极对工件进行电火花腐蚀加工。在加工高精度零件和模具时,慢走丝线切割是主流模式,即采用铜合金细丝作为切割丝。精密切割丝主要分为普通黄铜切割丝和镀层切割丝,其中前者属于传统品种,目前已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后者在切割精度和速度方面更胜一筹,将逐步取代前者。

精密电子线:精密电子线是客户定制化产品,不同客户需求决定精密电子线具有不同产品规格和特殊性能。按使用用途分类,精密电子线产品主要包括微型电缆电子丝(航天、国防、民用飞机及特殊环境下应用)、高端应用电阻丝(精密仪器加热部件、高端除雾加热装备、高端民用加热产品)、轻量化汽车线束、半导体封装线等。

焊丝:焊丝分为钢焊丝(碳钢焊丝、结构钢焊丝、不锈钢焊丝等)和非钢焊丝(镍基焊丝、铜基焊丝和铝基焊丝等),焊接不同金属需使用不同的焊丝,其中非钢焊丝的工业应用要求高,如用于高铁车身、汽车、阀体等的焊接。

下游需求空间广阔:精密细丝在欧美等发展历史悠久,国内仍处于落后追赶状态,上述三种精密细丝产品中,无论技术难度还是应用场景精度要求,抑或是进口替代方面,由易到难排序均为精密切割丝<精密电子线<焊丝。精密切割丝发展相对成熟,下游高端需求空间广阔,只要存在合格供给即可消化;精密电子线和焊丝目前高端需求和供给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内高端需求主要依赖进口。

精密切割丝:普通黄铜切割丝在国内相对成熟,已拥有一定市场空间,但高性能镀层切割丝仍在追赶,未来需求增长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汽车工业、医疗器械及精密模具制造等高端精密加工领域。具体而言,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86.8亿美元,2014-2019年平均增长率约20.9%,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57.3亿美元,占比高达66%,工业机器人中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加工会大量应用镀层切割丝来完成特殊材质高精度的慢走丝线切割加工;医疗器械产品中,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对精度及材料要求较高,通常使用高性能镀层切割丝来进行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根据 EvaluateMedTec公司统计,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348亿美元增长为2020年的42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3.2%。

精密电子线:精密电子线在汽车线束、半导体封装、微型接插件、微型电缆、高端化工领域丝网、精密电阻丝、医疗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各类精密电子线中,微型电缆电子丝用金属单丝及绞丝的国内年需求较大,且市场需求量仍在快速成长,更高技术的产品需求被不断提出;高端电阻丝在高端精密仪器、高端除雾设备、高端民用加热产品的应用需求量也会逐步增加。随着工业和科技向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对精密电子线在高质量信号传输、导体和屏蔽性能、体积减小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未来市场容量广阔,但目前国内市场高端品种主要依赖进口产品。

焊丝:目前高端市场需求集中在国外,相应高端焊丝产品也来自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技术积累深厚的,国内高端技术和需求处于同步提升中。

博德高科产能概况:目前精密细丝产能2.36万吨,包括精密切割丝1.76万吨、精密电子丝0.34万吨及焊丝0.26万吨,分布于宁波(1.4万吨)、德国(0.96万吨)和越南(0.24万吨)三地,其中Bedra越南是2018年底新建的黄铜切割丝项目,主要针对美国和韩国市场,2019年开始投产,预计2021年以后产量稳定。后续宁波新增产能包括2800吨高端镀层切割丝项目,预计2019年投入生产,2021年达到项目设计产能;6700吨新型铝焊丝新建项目,预计2020年进行批量生产并逐步释放产能。博德高科于2019年通过50%股份支付+50%现金支付方式并入上市公司,当时承诺2019-2022年合并报表中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得低于0.78亿元、0.9亿元、1.06亿元及1.31亿元。

收购成熟资产实现资源整合:博德高科全资子公司BK公司已从事精密细丝生产百余年,在技术、研发、市场等方面均较为成熟,上市公司可利用其品牌价值充分实现资源整合。首先是生产资源整合,如为降低生产成本,将BK公司部分母线加工前道工序转移到宁波生产基地,粗加工后再销售给BK公司;其次是销售渠道整合,目前博德高科在香港、欧洲、美国均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收购前博德高科约84%的销售收入在境外取得,其中欧洲市场占55%-60%,且精密切割丝市占率约12.5%,部分境内生产的黄铜切割丝和镀层切割丝产品可通过境外主体贸易公司销售,从而更快的打开海外市场;此外,研发和专利资源的整合,上市公司利用相关技术在境内拓展高端产能提高加工费的同时,也对其切割高精度5G引线框架模具形成互补。整体而言,在收购博德高科股权后,公司新材料业务向高端市场迈出坚实一步,并形成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后续高端品种营收和盈利占比将随之提升。

博威合金:专注于高性能、高精度特殊铜合金材料

自主研发牌号:公司通过近30年的研发积累,在有色合金体系中积累了17个合金系列,100多个牌号的特殊合金及产品,多数牌号集中在中高端,其中PW49700、C7025、C18150均属于国内系列。2019年合金带材产品中,以PW49700为代表的5G散热材料的销售量达到 498 吨;数据存储专用材料PW33520累计销量达到234吨;Type-C接口、电源连接器用高强高导材料的销量达到1060吨,同比上升86.9%;半导体引线框架用蚀刻材料成功量产,引线框架材料总销量达到总产能 40%左右。TWS耳机专用异形特殊合金线材的销售量达到 414 吨。

毛利率远高于国内同行:公司是一家加工制造企业,盈利模式仍是以赚取加工费为主,考虑到公司原料端完全进行套期保值,实际加工费相对比较稳定。在铜合金板带材投产前,公司铜合金棒线材毛利率维持10%-11%,已领先于国内同行,在板带材投产后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在范围内已位列第二名,与第一名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毛利率高于大部分同行,进一步说明公司致力于中高端铜合金材料的研发销售。

5万吨特殊合金带材项目:2020年初公司发行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为11.4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亿元(含),拟全部用于年产5万吨特殊合金带材项目,主要产品为超高强特殊合金、超高导特殊合金、高弹超细晶合金和电磁屏蔽特殊合金等高端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终端设备。项目投产后,产品主要于国内市场销售,用于国内相关制造业的进口原材料替代,受美国市场贸易保护政策影响较小。该项目总投资14.91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2亿元,项目建设周期30个月,内部收益率12.71%。

光伏产业:需求端趋势向好

公司光伏业务主要集中在中游:公司新能源业务源自2016年收购宁波康奈特股权,收购时主要产品为多晶硅、单晶硅电池及组件,2018年受美国市场“201”条款增加关税影响,自行开发100MW光伏电站并实现稳定运行,目前仅对内使用,后期不排除对外销售。公司光伏的生产模式是在国内采购硅片等原料,在越南加工成电池及组件并对外销售至美国和欧洲。通常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硅料、硅片、辅材、电站毛利率较高,电池、组件毛利率较低,公司光伏业务主要集中在盈利偏低的中游,其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光伏产品的转换率始终处于技术的第一梯队,2019年成功开发并应用了选择性发射级(SE)技术,电池率突破22.3%;二是越南税收成本较低,越南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四减半”、免增值税、关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另外越南贸易环境尚可,暂未受到欧美“双反”政策影响。

需求趋势向好:2019年光伏新增装机121.4GW,同比增12.2%,根据中泰证券电新团队预测,2020-2022年光伏需求分别为130GW、167GW和184GW,同比增8.6%、28.1%及10.2%,其中北美2020-2022年光伏需求为15.2GW、22.8GW和25GW,同比增-10%、50%及10%;欧洲2020-2022年光伏需求为20GW、28GW及30.3GW,同比增-10%、40%及8%。年初以来疫情短期对海外需求造成一定扰动,但目前来看,海外交付和订单仅小幅递延,未出现变化,需求存在递延并非取消。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假设2020-2022年铜合金线材销量分别为2.68万吨、3.0万吨和3.25万吨,对应单价为4.7万元/吨、4.8万元/吨和4.9万元/吨;2020-2022年铜合金棒材销量分别为8.6万吨、10万吨和11.2万吨,对应单价为3.1万元/吨、3.2万元/吨和3.2万元/吨;2020-2022年铜合金板带销量分别为3.5万吨、4.5万吨和5.5万吨,对应单价为5.0万吨/元、5.1万吨/元和5.2万元/吨;2020-2022年精密细丝销量分别为2.5万吨、2.85万吨和3.25万吨,对应单价为5.3万元/吨、5.4万元/吨和5.5万元/吨。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9亿元、7.18亿元及8.55亿元,增速分别为29.4%、26.1%及19.1%,对应EPS分别为0.83元、1.05元及1.25元。

相对估值:我们选取相关铜合金加工企业,按照2020年6月23日收盘数据,对比上市公司市盈率、市净率情况如下表,博威合金目前估值处于行业偏低水平,考虑其未来成长性,预计2020-2022年PE为18X/14X/12X。

投资建议

公司自上市之初即专注于铜合金材料中高性能、高精度特殊铜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着铜合金板带投产达产及收购博德高科股权,高端品种盈利加速释放并顺利实现布局,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方面均形成不可复制的竞争力;此外,光伏产品的转换率始终处于技术的第一梯队,对公司现金流形成支撑。考虑到后续仍有高端板带及精密细丝产能陆续投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9亿元、7.18亿元及8.55亿元,增速分别为29.4%、26.1%及19.1%,对应EPS分别为0.83元、1.05元及1.25元,对应2020-2022年PE分别为18X/14X/12X,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经营所需铜、锌、镍等有色金属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若原料价格短期内宽幅波动,或导致毛利率产生波动。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风险:公司新材料业务面向国内、欧洲和美国市场,新能源业务面向欧洲和美国地区,若国际贸易环境存在摩擦,对公司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新增产能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未来几年均有新产能交付投产,生产设备调试及产能爬坡过程中将受到技术、人工不可抗力等各种因素影响,或导致产量释放不及预期。

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业务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在产能完全达产仍有2-3年时间,届时实际需求或低于扩产规划时预期的需求。

拓展知识:进口铜板 品牌排行榜

相关文章

医院医生 价格咨询 3 评估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