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懒猫品牌榜 > 资讯 > >感应器品牌榜(感应器品牌排行)

感应器品牌榜(感应器品牌排行)

佚名 2023-01-16 10:37:13 浏览量:134

前沿拓展:感应器品牌榜

特普生品牌的好。
特普生主营温度传感器、NTC热敏电阻、传感器模块及一体化解决方案,特普生拥有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27项,保留不公开技术2项,是国内拥有全尺寸全自动单端玻封机、单端热敏电阻测试机的温度件普望它队传感器制造企业,特普生温度传感器,特别好的温度传感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中国工业联合会公布了新一批制造业单项企业(产品)名单,这也是自该名单公布以来的第七次遴选。

如果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遴选的是有发展潜力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那么制造业单项企业(产品),就将激励目标瞄准了中国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那批代表中国制造力量的企业/产品可以说,制造业单项是“专精特新”的进阶版。

相对来说,传感器产业较为羸弱,因此取得“”地位的企业/产品并不多,小编统计了过去7批制造业单项企业(产品)名单,其中有28家/项传感器企业、产品进入名单。

因时间仓促,名单企业数量较多,如有错漏,请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本内容底下留言讨论。名单序号不分先后。我们来看看哪些传感器企业是认证的?文末附有第七批公示制造业单项企业(产品)全名单。

【传感器专家网(sensorexpert.com.cn)专注于传感器技术领域,致力于对前沿市场动态、技术趋势与产品选型进行专业垂直的服务,是国内领先的传感器产品查询与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传感器产品与技术,对广大电子制造从业者与传感器制造者提供的匹配与对接。】

中国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制造业单项的意义

2017年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了第一批制造业单项示范(培育)企业名单。

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业经济联合会,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领域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提升国际知名度与竞争力。

同时,示范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其地位;培育企业要落实其培育发展方案,力争尽早发展成为领先企业。

可以说,希望这些制造业单项能够成为中国先进制造的代表,在制造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甚至取得领先地位。

制造业单项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企业。

以单项示范企业为例,要求"在相关细分产品市场中,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很高的市场份额,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3位"、"企业长期专注于瞄准的特定细分产品市场,从事相关业务领域的时间达到10年或以上,或从事新产品生产经营的时间达到3年或以上。

也就是说,至少前3的市场地位和3年以上的新产品深耕时间,成为单项企业的硬性要求——这可并不低。

2021年7月初,六部委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培育路径,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小企业)→单项企业(中小企业)→领航企业(大企业)。

单项企业,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需要成长的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成长为单项企业有多难?

据目前公布的全部7批制造业单项示范企业名单统计,全部有约756家企业,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已公布4批次名单,全部有约8000+家企业。

粗劣计算,专精特新企业与企业的比例小于10:1,可见成为企业难度很大。

关于传感器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目前约有95家传感器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具体名单可参看内容:95家!这些传感器企业都是认证的专精特新行业小巨人!

28家/项制造业单项传感器企业/产品名单

小编从全部7批制造业单项名单中统计的传感领域相关企业名单,制造业单项名单分为示范企业名单及产品名单。

在这份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韦尔股份、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格科微、思特威、高德红外、艾睿光电(睿创微纳)、汇顶科技、欧菲光……等等传感器企业,均是我们业内人士所熟知的,在各自领域的领军企业。

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传感器单项,大多来自这几个传感器领域:CMOS图像传感器、MEMS声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这也是我国传感产业较有亮点的传感领域,具体分析可参看内容:高51.2%,低0%,中国强传感器领域是?弱是?

此外,我们也发现柯力传感、华工高理等在特定传感器领域十分强悍的传感企业,因为所处传感赛道的原因,这些企业在市值和体量上相对较“小”,但都是各自领域的。

以下是7批次制造业单项传感器领域的示范企业和产品,他们都是中国传感器领域的佼佼者!

历次制造业单项传感器示范企业名单(部分)

历次制造业单项产品名单(部分)

结语

制造业单项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下一站,成为单项很难,我国制造业8000多家小巨人,成为企业的仅有750多家,比例不足十分之一。

目前,在中国传感器领域,约有95家左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单项企业在20家左右。

传感器细分赛道众多,且每个赛道的均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且许多细分赛道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容易形成一家、几家独大的局面,是出现数量众多的制造业单项的“风水宝地”。

为何我国传感器行业单项少?中国传感产业羸弱不堪,尤其是工业传感器、汽车传感器等市场极大的领域,中国企业却极少。

期待培育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单项企业!

附录:第七批制造业单项企业(产品)公司全名单

您对本文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顺手转发,将中国传感产业动态传递给更多人了解!

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传感器专家网观点或立场。更多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拓展知识:感应器品牌榜

相关文章

医院医生 价格咨询 3 评估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