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榫卯铅笔盒品牌排行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书包里都不会缺少的——文具盒(箱、袋)。
学生文具盒(图片 | 百度图片)
学生文具盒 (图片 | 百度图片)
如今商场里卖的文具盒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那你知道古代的文具盒是什么样子的吗?
在古代,寒门出身的普通子弟如果要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只能通过科考的途径。正如元末戏曲作家高明所写的《琵琶记》中所说: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会赶在“春闱”之前,整理好盘缠衣物、书箱文具,纷纷赶到京城。其中,安置文房用品的文具盒,可以算作是这些考生的“战友”。
清代乾隆时期 紫檀嵌竹黄双清图文具盒(图片 | 雅昌艺术网)
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中,就出土了一只盛放制作竹简工具的小木盒,里面除了铜锛、铜刻刀、铜夹刻刀外,还有两块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具盒的造型越来越多样化,制作工艺也日渐考究,内部除了可以放置笔、墨,还可以用来装笔架、墨床、臂搁等数十种工具。
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帝王的喜好以及绘画领域文人画的盛行,影响了文具盒的制作,使得它在实用价值同时审美价值也大大提升了。
明代,文具盒分化出陈设案头的多宝文具匣和称为 “途利”的便携式“官皮箱”。
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有对文具盒的介绍:
三格一替(屉),屉中置小端砚一,笔觇(掭)一,书册一,小砚山一,宣德墨一,倭黑漆墨匣一。首格玉秘阁一,古玉或铜镇纸一,宾铁古刀大小各一,古玉柄棕扫一,笔船一、高丽笔二支;次格:古铜水盂一,糊斗、蜡斗各一,古铜水杓一,青绿鎏金小洗一;下格:稍高置小宣铜彝炉一,宋剔合一,倭漆小撞(提盒),白定或五色定小合各一,倭小花尊或小斛一,图书匣一,中藏古玉印池、(印泥)古玉印、鎏金印者数方。
由以上记载可知,明代时期的读书人已经开始使用组合式多功能文具箱。
清代乾隆时期 紫檀寿字纹文具提箱(图片 | 雅昌艺术网)
上图为清代乾隆朝遗存的多宝文具盒。虽然外观看起来稍显普通,内部却是穷工殚巧,遍布,还可360°旋转,集精美、奇巧、神秘于一体,既是日常使用工具,又是赏玩的珍品。
清代乾隆时期 紫檀多宝格方匣(图片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清代乾隆时期 紫檀多宝格方匣(图片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旅行文具箱的箱体用紫檀木打造,箱盖上装有镀金暗锁,钥匙孔设在箱底。箱子可以打开成长方形小桌,把箱盖、箱底合拢便成桌面。桌腿设计在箱槽内,用活动薄板支撑,再用铜鎏金暗扣固定。箱内设计两个同样大小的屉盒,每一屉又有两层形式不同、大小各异的多宝格横卧其间,可以放置64件套小巧精细的文房器具。箱内还配备有小蜡盏,蜡台上用支架固定铜镀金画珐琅西洋风景图立罩。
清代 紫檀旅行文具箱(展开状态)(图片 | 故宫博物院)
清代 紫檀旅行文具箱(展开状态)(图片 | 故宫博物院)
皇室贵族的审美与爱好,不仅左右了皇宫造办处的制作,还影响了民间行业生产。文具盒从竹、木,还增加了丝质、瓷质、牙角、金属、雕漆、玉石等多种材质,或质朴、或坚硬、或轻便。保留材料原质的文人款文具盒体现了清雅之美,以戗金、彩绘、螺钿等装饰的文具盒则凸显富丽堂皇气派。
清代 成套文具锦匣(图片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清宫旧藏的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台座为长方几式,通体包镶文竹。正背面均嵌贴龟背莲花锦地纹。正面设小屉五个,错落为高低二层,下层中间隔有空洞,洞饰镂雕花牙。每屉均装铜钮,钮上配挂蝠形白玉片,以便于抽拉。较高的座面立一木座方瓶,贴深色蕉叶纹、卐字不断头纹等为饰。瓶分四节,可拆分成三层小盒,各层均以子母口相合,瓶口部即为盖。瓶口内斜插如意,肩部嵌白玉兽首衔环耳。方瓶旁为一木座椭圆盒,贴饰缠枝莲纹,盖顶镶嵌青玉蟠螭饰件。较低的座面上置一书函式二层盒。盒盖面阴刻卐字纹地,上嵌玉书签,饰青玉雕蟠螭及染牙丝穗玉佩,盒壁仿书口处粘贴竹丝以象征书页相叠的形状。整个器物造型多变,又尽显文竹质地和工艺的独特美感。
清中期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图片 | 故宫博物院)
清代卢葵生款戗金彩漆双骏图长方文具盒,通体髹朱漆,盖面上用填漆工艺装饰锦地纹,其上又采用戗金彩漆工艺勾刻纹饰后戗金,在朱色底漆上施五彩描绘秋树藤萝,下有双马,明暗果,俨然一幅工笔重彩图。
清代 卢葵生款戗金彩漆双骏图长方文具盒(图片 | 雅昌艺术网)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百宝嵌紫檀福禄寿文具盒,通体由紫檀木打造,镶嵌以五彩缤纷的百宝,沉稳大气的木纹与瑰丽的百宝组合在一起,层次分明,相映成趣。
象牙莲蓬文具盒色泽乳白,质地细腻。以高、浅浮雕和阴刻手法精细地雕凿出莲蓬的形状,外绕高浮雕莲花瓣,莲蓬内掏成堂,盖面莲子饱满圆润,有“多子多福”的寓意。整器层次清晰,造型不落窠臼,寓意美好,格调清新高雅。
清代 象牙莲蓬文具盒(图片 | 雅昌艺术网)
书函式文具匣是乾隆朝的新创形制。剔红雕漆书函式包袱形文具盒以两套大小各异的画册上下重迭,并以包布把两套画册系于其中,呈包袱状。上层书册饰以花卉纹锦地,下层书册以博古团龙井锦地装饰,包布以黑绿漆雕六菱纹锦地与朱漆互相辉映,既能表现出书册的形状又能突出包袱布料的质感。
收纳空间由两部分组成。上层较小的书册部分暗藏一抽屉;下层不显眼处有一缝隙,只要双手捧着书册,轻轻往上提升便能发现其收纳空间。似书非书,非匣是匣的设计,将老庄“似是而非”的哲学概念巧妙融汇实物当中。
清代 剔红雕漆书函式包袱形文具盒(图片 | 雅昌艺术网)
清代乾隆御制雕漆十二花神图宫车式文具箱采用宫殿造型,殿顶、殿身与车身三部以活动榫卯相连,便于拆装存放。殿顶阴刻锦地纹饰,四出殿檐饰以云蝠图案,又因剔红之色而有洪福齐天之意。殿身四面雕十二花卉纹殿门为饰,寓意十二花神。殿身一侧设门可开,并以门上右侧活动提柄为插销,而殿内则设四层屉格供存放器具。车身四面雕锦地花卉纹,两侧设活动抽屉,便于拉取存物。车身下设四轮以供推动。
清代乾隆时期 御制雕漆十二花神图宫车式文具(图片 | 雅昌艺术网)
在新疆地区也出土了一件颇具西域风情的文具盒——铁鋄(jian)金阿拉伯文镂空笔盒,又称 为“卡兰丹”,波斯语意为芦苇笔盒子。盒子里装有伊斯兰书法工具,如芦苇笔、墨水瓶、削笔刀等,是波斯书吏的职业象征。
该笔盒的工艺异常繁复,其华贵程度标志了拥有者身份的尊贵。
明-清 铁鋄金阿拉伯文镂空笔盒(图片 | 新浪·文艺上海)
相比国之重器,形微体轻的文具盒确实显得微不足道,但它却是不可或缺的知识载体。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文具盒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风尚,见证了礼仪之邦的体面和风度,其仪式感不亚于大国重器;作为物化的民族传统,文具盒犹记学子十年寒窗苦学之梦,没有引锥自刺其股的奋发图强,哪有身佩六国相印的千古传奇;作为器以载道的历史遗存,文具盒包含了中国千百年来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用文化匠心启迪后人。
新学期就要有新气象,不如从一件新的文具盒开始吧。
编辑:戚彧卿
END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