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银壶的品牌排行榜
关于国内十大银壶品牌排行榜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没有什么含义的。因为现在广告法严禁进行品牌排名,有的也是违法的私下为了盈利目的进行的排名,排名都是违规的。对于一些银制产品来说,比如银壶、银茶具、银酒具、银碗之类的。其实谈不上品牌之说,因为此类产品较为小众,就算有品牌也是一些商家简单注册了一个商标而已。
对于银质器皿来说,判断他的好坏,并不是看品牌,而是看纯度以及工艺。纯度及工艺也是决定了其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
胶东在线6月23日讯 (记者 汤萌 实习记者 江星雨 通讯员 周宏涛)煮水泡茶,银壶为尊。明朝学者许次纾就曾在《茶疏》中讲:“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银能改良水质,提升口感,入口“若绢水”。
在烟台海阳,有一位银壶匠人姜学斋,他心无旁骛地沉浸在银壶的世界里,用世代传承的打银技巧,繁复至极的制银工序,精心打造雕琢出一个个精美的银壶。这不仅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更是他怀揣着传承传统技艺的初心。
放弃“铁饭碗”开启壶匠之路
姜学斋告诉记者,自己的祖辈早在1909年就创下了吉纹斋,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家里不再吃手工艺这碗饭,做银壶这份祖业也就被搁置了,自己一直觉得可惜。
“那是1988年,我意识到时代在变化,于是就想着重操祖业,把吉纹斋的牌子继续做下去,重拾祖上制壶手艺。我当时不顾反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有单位的‘铁饭碗’,开始走上壶匠之路,到1989年我注册了吉纹斋商标,我的第一个工作室成立了。”姜学斋说道。
重拾祖业,不是轻而易举的一句话,要把想法变成现实,这中间的付出超出常人的想象。
“我只有高中学历,我和我的团队在艺术上都是一片空白,因此只能去外面花钱请老师来教我们。当时,我们请了很多民间的工艺大师来教我们包括阴雕、浮雕、阳雕等各种工艺。我和我的团队都很努力,我们用了八年的时间来学习,几乎没有一个晚上在12点以前睡过觉。”姜学斋追忆起往昔,“后来我们还请了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的教授给我们做辅导、做点评,同时还有幸邀请到中国造币公司、沈阳造币厂的赵显明老师来给我们教课,可以说这几年培育了我们基础的审美能力,这段经历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
天道酬勤,1991年,姜学斋和团队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吉纹斋的产品锡镶紫砂茶具就被外交部选为国宾礼品,并多次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国外友人。此后,姜学斋的银壶相继在国内外斩获了多项大奖,他独创的银壶剔雕工艺也被列为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2017年9月吉纹斋还入选了山东品牌,并成为中国黄金的银壶指定生产商。
刻苦钻研铸就精湛技艺: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姜学斋为人随和低调,但是在专业领域,他有自己的坚持。因此在选择原材料时,他并没有选择市场上常用的AG990银,而是选用含银量更高的AG9999银,也就是国标一号银。然而高纯度的银在制作银板时极易产生气泡,为了解决这一核心技术难题,姜学斋又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可以说,我们是中国市场上乃至于包括亚洲市场上,把银做出银的颜色的企业。”姜学斋自豪地说。
姜学斋告诉记者,自己用来学习的书可能半吨都不止,“在我的工作室里,各类专业书籍占到了一半的空间,很多都是我从国外背回来的。为了学习我可以说是不计成本。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是在烧钱,但我却从中不断的提炼总结,提升了专业技能。”姜学斋说道。
“设计一把壶并不是仅仅画一个图那么简单,你要懂工艺、后处理、制作处理、懂得空间的距离,同时,还要把握民众的欣赏。你要做出一个好作品,从设计研发到出产,至少要五年才能出来。我常常说,研发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要让广大消费者接受。”姜学斋认真地说,“并且,你要知道,永远没有一本书能够教给你到底怎样去设计。我们做这件事,难度之低,三天入行;难度之高,终身为徒。像我一样形成了习惯以后,你会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姜学斋说。
来到吉纹斋银壶展厅,可以看到地上铺了几块钢板,那是姜学斋训练徒弟雕刻基本功用的。其上雕龙画凤,还有名川大山。姜学斋对着钢板一指:“你们没有经历过不知道,这地上的钢板,都是我和我的徒弟蹲在那,一个晚上一个晚上手工凿出来的。也许你们会看到展厅里哪把壶得了金奖,哪把壶在什么展会上展出过,但是对于我来说,这地上的几块钢板,才是珍贵的财富。”
三十年后再交接力棒教导后辈:壶比天大
姜学斋的工作室朴素,只有十几平米大,可以说,他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艺设计与研发制作上。在工作室的正中间,有一张桌子,一把银壶静静地放在上面。
姜学斋用桌上的银壶泡起茶来,一边添茶一边笑眯眯地给众人介绍起来:“这把壶,就是我的两个金奖之一,也是我的得意之作。你们看这个壶的形状,我特意给它设计得特别卡通可爱,它有九个弧,你们可以数一数。可以说,目前中国做银壶的能够突破这把壶的人,还没有。”
“做壶有快乐,也有不易。作为一名手艺人,做出一把大家认可的壶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同时,这也是一种针尖削铁的生活,辛苦。但是我们真的要感谢现在这个时代,给我们创造机会、推动我们向前进,让我们能把吉纹斋做好。我开心今年烟台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并且举办了‘山东手造·烟台好礼’的活动。我内心的感觉就像是流浪歌手漂泊多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戏剧园,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也可以走进去哼一个我们自己的小调。”姜学斋说。
“我为了寻找一把壶的魅力,可以从东亚走到欧洲,做壶,就是我的信念。我今年六十八岁,我从三十四岁那年开始做壶,到如今已是三十四年了,刚好用了我人生一半的时间。”姜学斋笑着说,“但我还没打算交棒给下一代,我还得再干三十年,并且我希望告诉我的下一代人,壶比天大。”
匠人之大者,莫过于以心守护;匠心之大者,莫过于敬畏传承。作为传统技艺传承者,姜学斋和他的团队在银壶技艺传承的道路上,必将会越走越宽广。
今年6月初,“山东手造·烟台好礼”2022年“烟台手造”创新创意大赛正式启动,面向全社会征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标志性、代表性的“烟台手造”产品。大赛由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烟台广播电视台主办,胶东在线网站承办,烟台市总工会、烟台市教育局、烟台市轻工集体企业联社协办。该活动旨在推动“烟台手造”行业创新发展,激发行业主体和从业人员创作热情,促进非遗、文创、旅游商品等手造产品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实现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诚挚欢迎全烟台的手造人踊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