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家化知名品牌拉芳申请线上线下代购。经过多年的长跑,即将登陆A股。
中化市场正在经历多事之秋。2016年第四季度,上海家化单季度亏损超过2亿元,丸美的上市之路被终止。在中国日化市场被国外巨头“瓜分”的背景下,拉芳家化的上市格外引人关注。
即将上市的拉芳去年产销出现疲软迹象;在销售费用占比大幅上升的情况下,2016年其主要产品的销售额一直在下滑。与国外巨头销售严重依赖超市模式不同,拉房家化更多依赖经销商模式;这被认为是丸美此前上市被拒的原因之一。在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牌的日化市场,本土品牌想要在日化市场分一杯羹变得越来越困难。
拉芳上市:产销均有疲软迹象
根据拉芳家化的招股书,其主要从事日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香皂、口红等洗浴用品。本次发行4360万股后,拉房董事长吴桂前及其女儿仍将控制拉房60.41%的股权。
招股书显示日化品牌排行榜,2016年拉房总营收10.48亿元,同比增长6.52%;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4.64%。下图是面包财经根据拉房财报得出的总营收和净利润:
拉芳的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主要与其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关。招股书显示,2016年拉芳洗护产品单价为25.33元/公斤,较上年上涨7.93%;但产销量却在下降。2016年,拉芳的洗护产品产量为37206吨,同比下降超过10%,销量也低于去年。
商超渠道退换货率持续走高。招股书显示,2016年收益率为0.61%,2015年为0.49%,2014年为0.27%;回报率在三年内翻了一番。
销售费用占比上升,经销商模式面临转型
更令人担忧的是,拉芳2016年销售额下滑是在销售费用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发生的。招股书显示,拉芳2016年销售费用为3.84亿元,同比增长20.83%,远超同期营业收入;销售费用占比也上升至36.69%。
此外,拉芳对经销商渠道的依赖程度也很高;2016年,拉芳经销商渠道销售额占总销售收入的70.78%。与零售渠道相比,仍处于优势地位。据拉方介绍,主要通过经销商覆盖中小超市、便利店、杂货店等销售网点。
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实体店的销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中怡康和尼尔森发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日化行业销售渠道中,百货下降3.5%日化品牌排行榜,大卖场卫浴下降6.4%,超市下降4.7%。26%。随着电商渠道销售的不断发展,极有可能对经销商渠道产生影响。
此前,丸美美的IPO被否决时,证监会询问电商渠道与经销商渠道销售是否存在竞争,销售定价是否存在差异。同样的问题也是拉芳需要面对的。
民族品牌入局日化市场被外资瓜分
拉芳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中国日化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体现在品牌和渠道竞争上。此外,中国日化产品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国外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据统计,2014年宝洁公司在洗发水市场的销售份额高达55%。
不仅是洗发水,据上海家化财报显示,2015年中国护肤美妆百货品牌20强中,只有上海家化的佰草集在列,其他均为国外品牌。而目前的上海家化也陷入了困境。此前,上海家化公告称,预计2016年净利润约为2.26亿元,同比下降约90%。以其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计算,上海家化四季度的净利润为亏损2.07亿元。
据拉芳招股书显示,2014年中国日化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2900亿元,化妆品市场规模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成为第三大化妆品市场。但庞大的市场已经被国外品牌牢牢控制。目前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品牌大多为宝洁、强生、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外资巨头所有。中国企业很难与这样的外国巨头竞争。
此外,中国本土日化品牌也不得不面对跨境电商的冲击。据统计,2015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顺差空前突破10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占近一半;目前,韩国已成为仅次于法国的中国第二大化妆品进口来源国。
拉芳上市在即,但中国本土日化品牌之路依然艰难。